上海仪川雷达料位计是一种基于时间行程原理或电磁波反射原理的测量仪表,是利用雷达波(一种特殊形式的电磁波)的特殊性能来进行料位检测。电磁波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相似,传播速度相当于光速,其频率为300MHz~3000GHz。雷达波可以穿透空间蒸汽、粉尘等干扰源,遇到障碍物易于被反射,被测介质导电性越好或介电常数越大,回波信号的反射效果越好。
雷达料位计发射高频脉冲并沿缆绳(或空气)传播,当脉冲遇到物料表面时反射回来被仪表内的接收器接收,并将距离信号转化为物位信号。发射-反射-接收是雷达式料位计工作的基本原理。雷达传感器的天线以波束的形式发射雷达信号,反射回来的信号仍由天线接收,雷达脉冲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运行时间与传感器到介质表面的距离以及物位成比例。
上海仪川雷达料位计的日常保养需围绕清洁维护、结构检查、参数校准、环境管理、电气安全五大核心展开,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清洁维护:保障信号传输
天线清洁
操作:用软布或无尘纸擦拭天线表面,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顽固污渍(如化工残留)可用酒精轻擦。
频率:粉尘或潮湿环境每1个月清洁1次,普通环境每3个月1次。
特殊场景:
结晶/冷凝环境:定期用蒸汽吹扫天线,或加装伴热装置(保持温度高于介质结晶点10-20℃)。
高粉尘环境:增加天线防护罩(如聚四氟乙烯材质),或设置自动吹扫系统(压缩空气定时吹扫)。
外壳与密封检查
查看外壳是否有裂纹、变形或腐蚀,重点检查接线口、密封件是否完好,防止雨水或粉尘渗入。
发现密封问题(如密封圈老化)需及时更换,避免内部电子元件受潮损坏。
二、结构检查:确保连接稳定
天线与主体连接
检查天线与设备主体的连接螺丝是否松动,用专用工具按规定扭矩拧紧,避免接触不良导致信号异常。
安装位置验证
确认天线前方无障碍物(如搅拌器、管道支架、物料堆积),避免雷达波被遮挡或反射干扰。
对于罐内安装的雷达料位计,需检查探头是否偏离罐中心,或与罐壁、内构件的距离是否符合规范(通常建议距离罐壁≥300mm)。
三、参数校准:维持测量精度
参数匹配性检查
定期检查设备参数设置(如量程、介质介电常数、盲区阈值等)是否与实际工况一致。
示例:若介质介电常数从2.5变为4.0,未更新参数会导致物位计算错误。
信号强度监测
通过设备操作界面或配套软件查看回波信号强度(如“回波曲线”“信噪比”),正常信号应稳定且≥20dB。
信号减弱处理:可能是天线污染、介质表面波动过大或设备安装位置受干扰,需针对性排查。
定期校准
按固定周期(如每季度或半年)进行零点校准、满度校准复查,及时修正因设备老化、环境变化导致的测量偏差。
可使用标准件或对比其他液位计进行校准,确保测量误差≤±0.5%FS。
四、环境管理:适应复杂工况
温湿度控制
确保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压力在额定范围内(如常规雷达料位计耐温-40℃~150℃,高压型可至10MPa)。
超温处理:若介质温度过高,需检查散热装置(如吹扫风、水冷套)是否正常工作。
防电磁干扰
检查设备接地是否良好(接地电阻≤4Ω),信号线是否使用屏蔽电缆并单独穿管敷设。
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如变频器、电机),避免信号传输中断或误差增大。
防振动措施
在强振动环境(如压缩机附近)中,需加固设备安装支架,避免天线因振动移位。
五、电气安全:规范操作流程
电源管理
避免频繁开关电源,闪电或频繁操作可能导致烧坏电源卡。
仪表开启后需缓冲启动(约30-60分钟),切勿急于调试。
接线与防雷
现场接线盒需按安装说明书严格安装,做好防水措施。
在雷击频发区域,建议加装专用防雷装置,保障设备安全。
防爆场合维护
维护前需确认设备已断电,并符合防爆要求(如使用防爆工具),避免引发安全事故。
六、故障处理与记录
常见故障应对
测量值跳变:清洁天线并观察介质表面波动是否缓解。
无测量值:检查电源、接线是否松动,若硬件无问题,可能是软件参数错误,需重新导入配置。
液位指示不准:使用组态软件更改数据,并记录修改前后的参数值,便于恢复和追溯。
维护台账建立
记录每次清洁、校准的时间,以及信号强度、测量值与实际物位的偏差,为设备寿命评估和故障分析提供依据。